崔云鹏,男,汉族,现年49岁,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长红村村民。于1992年走上生猪养殖道路,10多年来,这个性格坚韧的东北汉子,用勤劳和智慧编织着致富梦想。目前,他的生猪养殖基地,占地10000平米,建筑面积6000平米,拥有库房、饲料生产车间、品种改良实验室、圈舍等基础设施和搅拌机组、粉碎机组、产床,定位栏、自动给水、自动给料等机械设备。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带领广大农户发展生猪产业,使大家共同走向致富道路,为本地区生猪产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多次被评为长春市“乡土拔尖人才”、“创业先锋”、“市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和吉林省“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等称号。 一、解放思想科技致富 1992年,他南下北京、广州等猪厂学习技术,经过多方考察,他瞄准了生猪生产这个非常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在初步掌握生猪生产专业知识后,他开始了十几头小规模饲养并获得成功,不但偿还了1万多元债务,同时积累了一些资金,也坚定了养殖信心。 他坚持边实践边学习,收集了许多养猪方面专业书籍,先后订阅了《养猪》、《国外畜牧兽医》等刊物。与吉林农大、长春军需大学等科研单位保持密切联系,特聘吉林农大教授姜海龙为养殖顾问,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及时了解信息,生猪养殖步入正轨。2003年建立吉林省首家人工配种站,进行品种改良,为吉林省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批猪人工授精专业人才,为长春周边及省内外猪品种改良做出了贡献。养殖规模逐渐发展起来,到2004年基础母猪达到100头,出栏肥猪170头,年出栏仔猪1500头。 2006年,他进行种猪先进品种开发和研究,先后从天津引进英系“大白”猪,从北京育种中心引进挪威“长白”母猪,生产二元母猪等。重点发展当地特色品种——东北民猪,使生产绩效提高30%以上,瘦肉率提高5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了一倍。 现在年存栏300头基础母猪,每年出栏肥猪500头,仔猪5500头,年产值近三百万元,十几年来,崔云鹏坚持把优良二元母猪放给当地农户,并保证生产技术培训,防疫,疾病治疗,仔猪销售等,使周边上千农户直接受益,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的放心猪肉,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为稳定副食品供应起到了一定保障作用。为开展创业及带领农户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供服务真诚帮扶 先行者走过,引来了不少关注的目光。面对一张张渴望富裕的脸,崔云鹏默默地说:“我必须为他们做点什么。”2002年他开始了一个大胆的策划——探索“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就是他,“农户”就是想养猪却苦于没有资金的养猪户。由他统一提供种猪、回收仔猪,提供技术指导(疾病防治、饲养管理、饲料配送等)、提供信息服务(优良品种改良、市场预测、销售对接),并与养猪户签订回收合同。 养殖业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市场行情的波动上。2004年,随着非典的结束,活猪价格反弹,全国各地活猪价格出现历史罕见飙升,养殖户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进入下降期,并于10月份快速下跌至亏损线以下,2006年跌入波谷,这时的养殖户心理几乎崩溃,情绪达到冰点,崔云鹏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告诉大家这是市场规律,鼓励养殖户要坚定信心。实际上,他自己也顶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市场行情转换速度慢,也有破产的危险。此时的他,想到的是无论如何让也要保证养殖户们的利益。养殖户看着他拿出大把大把钞票回收仔猪,都信服了。崔云鹏用诚信赢得了尊重和信任。杨木村村民张典是2002年首批采取这种模式联合养殖,勤劳肯干的他一下子就养了50头,由于经营有方,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历经10年,现在已经发展成为有100头基础母猪,年产值达百万的养殖大户。“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使养殖户规避了风险,利益实现最大化,自己和养殖户实现了双赢。 三、示范带动共同富裕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尽管自己的养猪场有了一定规模,但与大市场接轨,这样的规模还远远不够,与农民想致富的强烈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相比,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作为一个致富带头人,他要把市场做大做强。 他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长春市朝阳区永富乐生猪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生猪养殖联合体,社员人数达到64人,辐射1000多养殖户,崔云鹏任合作社理事长,社员由各村养殖大户、各村青年党、团员组成。每月初组织召开会员座谈研讨会,学习交流科学养殖技术知识并及时发布销售信息,使养殖大户和青年农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促进和带动广大农民养殖的积极性。现在基本形成了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市场营销模式,使乐山镇成为远见闻名的仔猪集散地,仔猪远销吉林省各地及内蒙,辽宁等地区。使农户每年增收万元以上,为拉动当地农村经济起到促进作用。他富了不忘回报社会,遇到困难农户想通过养猪来脱贫致富时,他总是能伸出援助的手,把最好的猪种以成本价或无偿的供给他们养,并细心的传受饲养技术使他们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乐山镇庄家屯的盲人薛影,不甘心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包袱,想自食其力做点事情。因周边有很多豆制品加工厂,副产品很好的养猪补充料,她就想利用这一资源来养猪。当崔云鹏得知这一情况时,他多次去她家热情指导养猪技术并无尝送给她两头小母猪用于生产。几年下来,薛影养猪年收入达4—5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能人。 已经成功的崔云鹏并没有满足现状,为更好地发挥农村科普工作者的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共同致富,他把目光放得更远----建立标准养猪基地,把乐山生猪产业推向标准化、规模化,把全区生猪产业做大做强,创造乐山生猪新品牌。 |